全城7x24小时免费上门,您的生活服务帮手
汽车仪表盘上有一系列指示灯,当出现问题时会亮起发出警告。如果欧洲汽车制造商的董事会会议室也有类似的系统,它们会像圣诞市场一样灯火通明。销量最大的大众汽车公司(VW)准备从12月1日开始罢工,以抗议其关闭德国三家工厂并削减工资的计划。曾经前景光明的瑞典电池初创公司Northvolt已破产。与此同时,在大西洋彼岸,唐纳德·特朗普威胁要对来自墨西哥和加拿大的进口产品征收25%的关税,以颠覆供应链。
今年对于欧洲汽车业来说已经很艰难了,而这些问题的出现正值这一年。自4月份以来,欧洲五大汽车制造商(按销售额计算)——大众、Stellantis、雷诺、宝马和梅赛德斯——的总市值已从3000多亿欧元(3200亿美元)暴跌至2000亿欧元以下,原因是一系列悲观的利润预测吓坏了投资者(见图表)。欧洲的需求萎缩,来自中国电动汽车 (EV) 公司的竞争日益激烈。大众汽车首席执行官奥利弗·布鲁姆 (Oliver Blume) 表示:“蛋糕变小了,桌上的客人越来越多。”与此同时,欧洲汽车制造商的海外业务也遇到了困境。在华销量暴跌,在美国的利润也受到威胁。杰富瑞银行的菲利普·霍乔斯 (Philippe Houchois) 将此描述为“前所未有的衰退”。然而,削减国内成本以保持竞争力的努力正遭到工会和政界人士的强烈抵制。
不久前,欧洲汽车制造商正蓬勃发展。疫情期间芯片短缺,促使他们奉行“价值重于数量”的战略,优先将稀缺芯片应用于利润最高的车型。 大众汽车在2021年至2023年期间每年都创下营业利润纪录。Stellantis(其最大股东Exor是《经济学人》母公司的部分股东)在2023年创造了历史最高收入和利润。宝马和梅赛德斯也迎来了丰收的一年。雷诺的重组计划也开始取得成效。
然而,最近形势却变得黯淡。欧洲的汽车需求停滞不前,可能正走向结构性下滑。大众首席财务官阿诺·安特利茨承认,欧洲汽车销量永远无法回到疫情前每年1600万辆的峰值。2023年,欧洲汽车总销量略高于1150万辆,略高于上一年,但远低于峰值。预计今年的销量会更低,业内很少有人预测明年汽车销量会大幅增长。
随着芯片荒的结束,生产重心转向利润更低的汽车。如果欧盟在2035年禁止销售汽油车的过程中爆发价格战,以满足严格的排放目标,利润率可能会进一步下降。明年将出台更严格的规定,要求电动汽车在汽车行业销售的汽车中所占比例更高,而目前电动汽车的利润率低于高油耗汽车。
欧洲汽车制造商在国内也面临着来自中国竞争对手的价格挤压。尽管自去年10月欧盟对进口电动汽车加征关税以来,中国汽车制造商的销量略有下降,但咨询公司施密特汽车研究公司(Schmidt Automotive Research)的数据显示,中国汽车制造商仍占据欧洲新电动汽车销量的十分之一。这一份额还将进一步上升。两家中国汽车制造商比亚迪和奇瑞正在欧洲设立工厂,直接服务于欧洲大陆。
与此同时,在中国,欧洲公司正在输给国内竞争对手。长期以来,中国这个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一直是欧洲汽车行业的重要利润来源。这样的日子即将结束。瑞银的数据显示,外国品牌的市场份额已从2020年的63%暴跌至目前的37%,而中国汽车制造商则更擅长在自己的车型中融入中国消费者所需的先进技术。大众汽车受到的打击尤其严重。它曾是中国最大的汽车公司,遥遥领先,但其市场份额已从2019年的19%下降到如今的14%。瑞银表示,到2030年,这一比例可能会下滑至个位数。
德国高端汽车公司在中国的业务也越来越难做。宝马和梅赛德斯在中国的营业利润分别占其营业利润的48%和37%。尽管迄今为止,这两家公司的市场份额仅下降了几个百分点,但在中国,电动汽车占汽车销量的一半,而这两家公司都严重依赖燃油车。另一个欧洲高端品牌保时捷的在华销量自2022年以来暴跌了27%。
尽管Stellantis已基本退出中国市场,但在南美和中东地区,这两个地区对Stellantis来说都至关重要,他们仍在与中国竞争对手竞争。然而,Stellantis面临的更大问题是其在北美利润的暴跌。Stellantis曾错误地提高了皮卡和SUV的价格,试图使其与福特和通用汽车的价格更接近,但这一决定适得其反,导致客户流失。上个月,Stellantis宣布其7月至9月当季北美收入同比下降42%。库存激增导致其减产并暂时关闭工厂。
在特朗普的领导下,美国市场对欧洲汽车制造商来说将变得更加棘手。大众汽车在美国销售的汽车中,近五分之二来自美国边境以北和以南地区,Stellantis也是如此。如果特朗普还对欧盟进口产品征收关税,情况将雪上加霜。贝伦贝格银行(Berenberg)的数据显示,尽管宝马在美国销售的汽车中有三分之二是在当地生产的,但其余的都是从欧盟进口的。
所有这些都预示着欧洲汽车制造商将经历一段痛苦的调整期,首先需要解决的是国内产能过剩问题。然而,这方面的努力已经遭遇阻力。大众汽车工会并非唯一采取工业行动的组织。上个月,意大利汽车工人举行了为期一天的罢工,这是他们20年来首次全国性罢工。罢工也波及了法国的汽车供应商,两家计划于2026年关闭的轮胎厂也面临罢工威胁。
政界人士也对关闭工厂持悲观看法。德国总理奥拉夫·朔尔茨在谈及大众汽车的关闭计划时表示:“过去可能存在的错误管理决策绝不能以牺牲员工利益为代价。” 意大利政府严厉批评了Stellantis的老板卡洛斯·塔瓦雷斯,称其将工作岗位转移到低成本国家。但除非欧洲汽车公司能够应对成本上升和销量下滑,否则它们的困境只会更加恶化。警示灯现在闪烁得更加急促。
2025-05-25 23:19:56
2025-05-25 23:19:56
2025-05-25 23:19:56
2025-05-25 23:19:56
2025-05-25 23:19:56
2025-05-25 23:19:56
2025-05-25 23:19:56
2025-05-25 23:19:56
2025-05-25 23:19:56
2025-05-25 23:19:56